工商時報【記者潘羿菁 崔慈悌╱台北報導】
我國出口動能熄火,經濟部長施顏祥分析,主要有兩大原因;第一、中間財的面板出口減少,第二、宏達電外銷動能減緩。他更形容面板業面臨潮間帶困境,採購訂單出現退潮現象。
施顏祥表示,我國面板業屬中間材,韓國則是擁有品牌與通路等連串供應鏈,一旦全球景氣復甦產生疑慮,韓國會優先採購自家產品,對其他廠商訂單進一步減少,中間材廠商如同處於潮間帶,時常會面臨到訂單退潮與漲潮情況。
工商時報【記者潘羿菁 崔慈悌╱台北報導】
我國出口動能熄火,經濟部長施顏祥分析,主要有兩大原因;第一、中間財的面板出口減少,第二、宏達電外銷動能減緩。他更形容面板業面臨潮間帶困境,採購訂單出現退潮現象。
施顏祥表示,我國面板業屬中間材,韓國則是擁有品牌與通路等連串供應鏈,一旦全球景氣復甦產生疑慮,韓國會優先採購自家產品,對其他廠商訂單進一步減少,中間材廠商如同處於潮間帶,時常會面臨到訂單退潮與漲潮情況。
經建會主委尹啟銘今天(7日)表示,台灣開放陸資3年以來,雖然數據並不亮麗,但相信第三波開放的投資項目將促使來台件數與金額得以快速成長。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則指出,台灣的限制過多,是影響陸資來台的主因,不過等到投保協議簽署之後,雙邊的投資情況將會得到均衡發展。
陸委會主委賴幸媛7日在旺報兩岸和平創富論壇上表示,開放陸資來台已有3年時間,核准件數只有267件,總金額不到3億美元,這樣的數字「真的不多」,相較於台商赴大陸投資的件數和金額,距離促進兩岸資金、技術和人才雙向流動的政策目標,顯然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。
不過,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在論壇進行專題演講時指出,今年第三波開放陸資來台之後,情況將會有所改觀。尹啟銘說:『(原音)各位不要忽略,最近開放的一批,台灣是在產業方面大幅度地開放,包括IC、集成電路、液晶面板等等這些高科技領域,我們都歡迎大陸來台灣投資。所以實際上不要只看到過去累計的投資金額不到3億美金,但是未來只要雙方能夠尋找到合作機會的話,應可把這個數目字快速地成長。』
國科會召開會議時,關於台灣人才不足、人才斷層的說法再次被炒作。這其實是個怪論,既顯示業界為自身缺點開脫、不願面對問題的心態,也展現了學者、經營者高高在上的態度:目前居住在台灣的都不是人才?
「人才」是個常被提起的假議題,順著這個話題,討論很容易就會往「用高薪吸引國外人才」的方向發展。它是產業界用來掩飾自身缺點,以及自認是菁英的人士為自己加薪的好理由。
台灣的產業界儘管已經做到國際級的規模,也跟國際大廠有一定程度的往來,但是,卻幾乎沒有脫離創業時期那種中小型、家庭式企業的運作眼界。台灣的產業界欠缺團隊作戰、組織運作的能力,產業界對於經營困境的標準答案就是「要人才」。在台式的「人才論」裡面,一旦遇上人的水準、人的數量無法滿足業界的需求時,大老闆們就似乎是一籌莫展,至於西方企管學界研究的知識管理、組織型態、組織文化等強調團隊運作的產業運作方式,在台灣的論述裡面幾乎看不到影子。我們對於產業、研發的想像,只有個人的層次,而沒有團隊運作的思想。
這是一堂台灣企業史上,最貴的管理課,它的學費高達8,800億元。主角,是台股史上,唯一兩度股價突破1,000元的公司:宏達電。
在智慧型手機戰場上與蘋果、三星鼎足而立的宏達電,過去一年,手機市占率腰斬,股價從1,300元到外資唱衰只值160元,市值蒸發8千億,宏達電到底做錯了什麼?
〔自由時報記者王珮華/台北報導〕聯發科(2454)公告7月合併營收92.46億元,來到22月新高,較6月成長17.6%,較去年同月增加近3成,不過,聯發科是在去年10月合併雷凌,若將雷凌去年前7月營收加入計算,則聯發科今年前7月營收還呈現微幅負成長,法人預期,受惠下月智慧型手機晶片出貨暢旺,下個月年增率就會轉正,宣告聯發科正式走出谷底。
根據手機供應鏈上下游消息,聯發科7月智慧型手機出貨可達1,000萬顆,8月、9月合計上看2300萬顆,超越法說會3,000萬顆機會頗大。至於預計明年量產的四核產品MT6588,據傳成本比主力產品雙核MT6577還低,有助於聯發科明年毛利率,面對其他競品也保有價格競爭力。
聯發科昨公告7月營收92.46億元,累計前7月營收523.01億元,比去年同期成長9.04%。聯發科去年合併雷凌科技,10月起才納入雷凌營收,以去年7月雷凌營收共53.25億元計算,聯發科與雷凌前7月營收合計為532.9億元,年增呈現微幅負成長。由於中國平價智慧型手機需求大增,聯發科下半年智慧型手機晶片,特別是MT6575/6577兩款產品,占出貨比重逐季增加,下個月應可看到營收年增轉正。
〔自由時報記者陳梅英/台北報導〕奇美電(3481)第二季虧損至百億元以下,表現略優於友達(2409),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表示,雖然下半年整體市場需求趨於平緩,但奇美電第三季仍將維持成長,為聚焦核心玻璃事業,奇美電在第一季結束系統業務後,第四季也將縮編中國觸控的純貼合業務。
奇美電第二季營收1125.22億元,較首季成長3%,毛損1.7%較首季的6.2%改善,但業外損失從首季的7.38億元擴大至21.88億元,段行建解釋,主要是第二季與銀行團債務協商利息提高約3億元,另外還有反托拉斯後續,廠商個別訴訟1000萬美元、匯損8億元,導致稅後虧損95.67億元,每股稅後虧損1.3元,累計奇美電上半年每股稅後虧損達3.05元。
奇美電從2010年第三季以來已連續虧損8季,總虧損金額達1145億元,唯奇美電推出的39吋、50吋新尺寸產品帶動,連續7季走跌的平均產品單價(ASP)終於在第二季止住,另外毛損、EBITDA利潤率上也都有具體改善。不過在觸控面板業務,若不加面板出貨,第二季營收反而較首季大減47%,段行建說,主要是客戶機種改變、出貨遞延。
〔編譯許世函/綜合報導〕鴻海週二表示,正與日本夏普討論擴大股權收購與降低收購的每股價格,做為重新談判後投資協議的一環,鴻海發言人刑治平向路透指出,鴻海和夏普本週內將發布聯合聲明。
此前夏普股價持續下跌,鴻海3日發表聲明,表示夏普已同意重新議定出資條件,但夏普發言人則表示「沒有同意」。
巴克萊分析師楊應超預期,鴻海維持原有投資9.9%股權,但以重新談判後的每股200至300日圓入股。
〔編譯盧永山/綜合報導〕高盛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歐尼爾二○○一年喊出「金磚四國」(BRICs)概念,帶動長達十年的投資熱潮。兩年前歐尼爾又推出「金鑽十一國」(N-11)概念,並設立高盛N-11股票基金,今年以來的報酬率為高盛金磚四國基金的八倍。
高盛N-11股票基金在二○一一年二月上市,投資歐尼爾認為未來十一個最有發展潛力的新興國家,十一國中為首的是,由墨西哥、印尼、南韓和土耳其所組成的「迷霧四國」(MIST),過去十年四國的經濟規模成長逾倍,去年合計的經濟規模已超越德國。
高盛N-11股票基金今年以來的報酬率達十二%,遠高於高盛金磚四國基金的一.五%。
美國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 (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ton) 總裁 Eric Rosengren 周二 (7 日) 疾呼,聯準會 (Fed) 應該進行激烈的無限期、無限量收購債券措施,直到美國經濟成長再度加速,且失業率開始下降。
Rosengren 接受《華爾街日報》專訪時指出,目前美國經濟只在原地踏步,失業率一整年都高居 8% 以上。他表示,雖然上個月就業人口增加,但其他許多反映就業市場活力的數據仍疲軟,例如就業人口比例便由 6 月份的 58.6% 降至 58.4%,比年初的水準還低。
Rosengren 說,這足以說服 Fed 應該採取勝過至今行動規模的措施。因為美國需要的是支持經濟成長的貨幣政策,光是原地踏步不夠。他抨擊 Fed 並未達成國會賦予的 2 項任務:即維繫最佳的持續性就業及物價穩定。目前美國失業率高漲,但通貨膨脹率卻低於 Fed 的 2% 目標。
統一超(2912-TW)昨天填息幅度近90%,但瑞信證券出具報告表示,不同於市場預估今年獲利將看增8-9%,瑞信認為統一超便利商店營收將放緩,可能無法因應今年下半年至明年營業費用的提升,因此維持劣於大盤表現和目標價137元。
瑞信證券指出,統一超股價表現自2011年來多優於大盤指數約47%,投資人也常將其當成資金的避風港,加上在市場整體獲利衰退,統一超卻逆勢成長11%,因而帶動股價表現。不過,瑞信證券預估,今年統一超可能不同於整體市場獲利回溫9%,瑞信預估獲利將低於市場預期的10-14%。
瑞信證券也指出,預期今年統一超在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皆將下滑,主要原因在於基期墊高和營業成本提高。瑞信預估統一超營業利益率將從過去幾年的4.5-5%下滑至今年的4.2%。